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小米最新市值,以及小米最新市值多少美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小米市值最高多少
- 小米市值最高多少
- 市值观察丨小米:沦为华为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 写在小米11发布之前,2020年人员架构大调整,手机迈入高端
- 小米股价是多少?
- 雷军这一年:搬家结束北漂,市值折损3000亿,开小红书和女生交友
Q1:小米市值最高多少
小米市值最高8千亿。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小米上市的时候,市值就是2千多亿,不过经过了几年的上涨,小米的市值最高达到了8000多亿港币。
Q2:小米市值最高多少
自上市以来,小米最高价报22.20港元,其最高市值为5291.70亿港元,约675.07亿美元。
Q3:市值观察丨小米:沦为华为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凤凰网 财经 《市值观察》栏目出品 NO.5
作者:醉漓 季雅欣
曾几何时,国产手机的标签就是山寨功能机,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高亢的铃声和超长的待机。
年轻人以使用苹果、三星、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作为炫耀的资本,而对国产手机羞于拿出手。
直到一家公司的诞生彻底打破了这样的局面,它就是小米。
国产智能手机崛起
说小米是中国智能手机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并不为过,即便后来崛起的华为、OPPO、vivo,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多少带着它的影子,格外追求用户体验和硬件配置。
小米掀起了一股智能手机热潮,很多局外人也受其感染进军智能手机市场。比如我们熟知的一位喜欢说段子的英语老师,研发了锤子手机;还有一位喜欢为梦想窒息的互联网大佬,研发了乐视手机,而且还模仿小米开发了一个大生态;还有做空调、做杀毒软件也都曾窥探这一市场。
在IDC发布的Q3全球智能手机季度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三星(8040万部)、华为(5190万部)、小米(4650万部)、苹果(4160万部)、vivo(3150万部),小米、华为、vivo三家中国厂商合计占据近40%市场份额。
《市值观察》还注意到,华为、小米、OPPO、vivo经过多年的努力,不仅能够挤压小众品牌的市场份额,而且还能够不断蚕食苹果和三星“地盘”。短短八年,在小米的带领下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已经能够与三星和苹果分庭抗礼。
小米的“铁人三项”初见雏形
雷军在小米成立之初提出了著名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即做具有顶级配置、极致性能的智能手机,搭载高度定制、体验绝佳的系统和应用软件,按成本定价,然后以最高效的电商渠道取代所有中间环节,将产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最后持续提供互联网服务,以实现商业变现。
2017年,雷军根据小米的发展又提出全新的“铁人三项”,即由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新零售替换少了此前的软件。其中硬件业务是小米自身三大硬件体系:手机、电视、路由器和外部的生态链智能硬件;互联网业务包括MIUI、互娱、云服务、金融、影业;而全新出现的新零售版块则包含小米商城、全网电商、小米之家、米家有品四项。
从收入来看小米的“铁人三项”已经基本成型,尤其是新零售和互联网业务近些年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虽然营业收入规模与智能手机有所差距,但是凭借高毛利率已经成为小米主要的支柱业务。
据wind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小米的智能手机、IoT 及生活消费品和互联网服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19.52亿元、282.37亿元和118.08亿元,毛利润分别为 47.43亿元、34.79亿元和69.32亿元。
在“铁人三项”的催化下,小米构筑了自己独有的三条护城河。
首先,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小米生态开启的第一步,在其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小米智能手机贯穿整个低、中、高端手机市场,凭借超高性价比俘获了众多用户,而且粉丝忠诚度较高并形成了独特群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米粉”。
其次,IoT 及生活消费品。截至 2020 年第二季度,小米已投资300 多家物联网设备初创企业,涉及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两千多种产品 SKU,覆盖用户多元化的生活场景,精准触达客户。IoT 在帮助小米不断扩大用户群体时,与手机一同发挥乘数效应,进一步巩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另外, 探索 产业投资。在过去投资生态链企业的打法让小米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截至到2020年上半年,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已经超过300家,这些公司总账面价值达到了人民币368亿元。
近期,小米生态链又迎来了一家新的上市公司,继华米 科技 、云米 科技 、石头 科技 之后,九号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小米集团不仅是九号公司的股东,还是九号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文称:“九号公司的成功上市,是对小米生态模式的又一次印证。未来,小米将继续以开放共赢的生态模式,帮助更多的优秀企业,共同推动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进军高端市场失利 388亿元存货待解
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小米在取得不俗的成绩同时,也积攒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小米在多重压力下有些力不从心。另一个是近些年积攒下来高达388亿元的存货。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期已经成为共识,各大手机厂商已经进入“贴身肉搏”状态,小米的营业收入放缓因此也就顺理成章。2017-2020年6月末,小米营业收入分别为1146.25亿元、1749.15亿元、2058.39亿元和1032.40亿元,同比增速67.50%、52.60%、17.68%和7.87%。
不过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小米出现结构性增长失衡,智能手机业务增速下滑,国内业务增速下滑。
小米智能手机2017-2020年6月末,营业收入分别为805.64亿元、1138亿元、1220.95亿元和619.5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5.21%、41.26%、7.29%和4.95%,即便是没有疫情影响的2019年,智能手机增速也已经下滑至个位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小米在国内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4.7%,但是在国外却有26.43%增长,因此将国内市场的负增长不能简单归结于疫情影响。
而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约2.4亿台,而中国市场的贡献将超过1.6亿台,占比约67.7%,在未来5年内,中国也将持续占据全球约一半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是小米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守的市场。
小米营收放缓一项重要因素是小米手机在高端市场表现乏力,而低端市场却出现萎缩。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低端手机的市场份额正在缩小,中、高端机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放大,而中、高端市场却是小米较为薄弱的地方。过去小米手机一直以来主推性价比高,但是也并非没有想往高端市场挺进的野心,只不过尝试下推出多款机型表现不如人意。
据IDC公布的上半年关于中国手机市场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销量的报告。今年上半年国内600美元以上的手机总销量为2350万台,其中华为以44.1%的份额排名第一,苹果以44%的份额排名第二,小米仅以4%的份额排名第三,OPPO以2.6%的份额排名第四,三星以2.5%的份额排名第五,其它品牌的份额为2.9%。
另外,在IDC公布的第三季度中国5G手机市场份额,华为、OPPO、vivo、小米、Realme排%名前五。其中华为份额达56.6%超过半边天,小米排在第四位份额仅9.2%。
小米面临着另一个严峻问题是存货压力。据wind数据显示,小米近些年存货大幅攀升,2017年-2020年6月末分别为163.42亿元、294.8亿元、325.85亿元和388.56亿元。
从结构上来看,小米目前近400亿存货中包括133.6亿元原材料、193.54亿元制成品、39.11亿元在制品、备品备件19.73亿元和其他14.34亿元,另外扣除11.77亿元的减值准备。
小米集团发布一季报时,小米集团总裁王翔针对存货出现跌价预期表示“绝大部分存货问题源于2、3月份受疫情影响,生产情况远低于预期,原材料运输也有一定延缓,所以公司产生一些原材料存货。现在随着产能恢复,存货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从二季度数据来看,显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好解决。
雷军曾多次跟媒体提及小米误打误撞通过国际化消化库存“2015年初刚组建小米印度团队,因为经验不足产生了高达10亿库存。死磕了一年多,这要命的10亿库存,基本消化了。这次救火行动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回报,开拓出来的渠道成了国际业务的先遣队,大大提速了我们国际化的进度。”
根据Canalys的数据,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小米2020年第二季度已在全球总共50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2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
但是,目前小米的存货已经提升至388亿,而全球还有多少市场来让小米来消化,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小米的尴尬
最尴尬的可能不是输掉比赛,而是没有资格上场。
几天之前,华为发布新机华为mate40,当时曾有媒体做了“谁才是心中最理想的旗舰手机?”调查,其中选项为仅华为mate40和iPone12,小米手机并没有出现在选项中。《市值观察》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媒体普遍将华为对标苹果,而小米对标的却是华为荣耀。
显然,在华为与苹果的大战中,无论小米想不想,都已经沦为看客。
不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对于 科技 企业来讲,过去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
小米创造了很多 历史 ,其中一项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在销量下滑之后还能重新恢复增长”,但是小米打破了这个“魔咒”,他们在经历了2016年的“寒冬”之后,2017年手机重新杀回舞台的中央,销量恢复正增长。
而据第3季度IDC最新数据,小米表现出较为不错的复苏势头,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强势复苏,出货4650万台占全球第三的位置,首次以13.1%的份额和42.0%的增长率击败苹果。尤其是一系列新产品成为小米在第三季度市场份额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帮助小米获得了本季度国内前五大厂商中唯一的正增长。
Q4:写在小米11发布之前,2020年人员架构大调整,手机迈入高端
2020年转瞬即逝,在这不同于往年的日子里,全国人民都共同渡过了艰难的“抗疫时期”,不少 科技 型企业,尤其是以手机业务为主的厂商与品牌,都经历了或大或小的波澜起伏。有些企业扛了过来,有些企业则沉浮了下去。这次,我们特意筛选了十余家手机厂商进行了年终回顾与复盘,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里面,它们究竟干了哪些了不起的大事,有没有改变行业格局,或者为推动行业发展作出贡献。当然,我们是站在客观角度,公平、公正进行阐述。
这次,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小米品牌在2020年的经历,下面是整理的今年关于小米一些大事记,以供参考:
2020年1月2日,原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加盟小米。
2020年1月28日,一数据调研公司印度市场2019年报告出炉,小米持续排名第一,整体市场份额为28%,同比增长5%。
2020年2月13日,小米召开线上发布会,发布了小米10系列。
2020年5月9日,原暴风TV CEO刘耀平加盟小米,担任小米电视部总经理。
2020年6月2日,曾任职过摩托罗拉、三星、TCL、华为、魅族的杨柘加盟 ,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全面负责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品牌建设等工作。
2020年7月29日,原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中兴手机CEO,原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紫光股份总裁、紫光展锐CEO曾学忠加盟小米。
2020年8月10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小米集团位列422位。
2020年8月11日,小米集团十周年雷军首次公开演讲在小米 科技 园举办,小米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兼CEO雷军发表了主题为“一往无前”的演讲;同时发布小米10至尊纪念版。
2020年8月26日,小米集团公布2020年上半年财报,营收超出市场预期。
2020年11月12日,小米公司宣布,11月1日-11月11日,小米双11全平台支付金额破143亿。
2020年12月2日,小米集团发表内部邮件,宣布成立集团总办,原首席执行官办公室主任魏来出任总办主任,向CEO汇报。
2020年12月18日,小米集团公布最新组织架构升级及干部任命,新成立三个互联网一级部门——分别为软件与体验部、互联网业务部、业务中台部。
2020年12月23日,小米集团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众所周知,今年是小米成立的十周年,雷布斯也在8月11日这天进行了公开演讲。比起国内其它手机厂商,小米的资历并不算老,但是它发展速度快,底子虽小不过短短几年间就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然而在公司集团迅速发展的阶段,小米所面临的内外忧虑都值得我们深度剖析。从2014年第一次接触小米,我们就一直在观察这家比较“特殊”的公司,借此之机,简单分享一下看法。
小米“复仇者联盟”的得与失
首先,我们先来为小米“复仇者联盟”进行一下简单的复盘,毕竟相比枯燥的销量数字,小米的引援策略则在今年多次登上了热搜。这一年里,不断有手机行业老资历进入小米高管名单。
早在2019年年初,原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加盟小米,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兼红米Redmi品牌总经理,并且经过将近两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不俗的战绩。
而在今年1月2日,随着雷军宣布原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加盟小米,小米的“复仇者联盟”团队逐渐进入招兵买马的新时代。
5月9日,原暴风TV CEO 刘耀平加盟小米,担任小米电视部总经理。
6月2日,曾任职过摩托罗拉、三星、TCL、华为、魅族的杨柘加盟 ,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全面负责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品牌建设等工作。
7月29日,原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中兴手机CEO,原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紫光股份总裁、紫光展锐CEO 曾学忠加盟小米,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兼手机部总裁,负责手机产品的研发和供应链等业务。
除此之外,小辣椒创始人王晓雁、努比亚创始人苗雷等行业大佬也齐聚在小米旗下。其中,王晓雁担任小米中国区副总裁兼销售二部总经理,苗雷担任小米相机部总监。
乍一看,小米的“复仇者联盟”战力确实堪称顶级,毕竟都是征战行业多年的老兵,各自也都拥有过一段辉煌的经历,并且希望能够在小米焕发下一个春天。
那么“复仇者联盟”的成员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呢?答案并非全部理想。
据了解,前些时候联想指责常程违反“竞业协议”,而北京市海淀区仲裁庭也作出了决议:常程需返还联想已支付价值525万元的经济补偿金和相应股票,同时还要求常程继续履行竞业协议。不过,后期这件事已经平息,常程继续在小米集团履行自己的职责。
无独有偶,12月2日,一份小米内部任命书被曝光,其中,“潘俊任电视部总经理”令人生疑。据多方了解,原因是刘耀平因涉及与前东家暴风 TV 关联的金融公司暴雷一事正配合警方调查,暂不能行使管理职责。
除此之外,11月份,杨柘因身体原因,自己主动申请辞去了管理职务,现担任小米集团中国区营销顾问。
而小米内部在12月初也进行了人员架构调整,其对外宣布成立集团总办,包含集团高管团队,以及相关的支持部门,其中就包括上面提到的任命潘俊为电视部总经理。
据我们多年观察了解来看,小米多次进行人员架构调整并频繁从外界引进高管的原因,应该与其在短短十年间成功上市并且成为行业巨头,在如此高速的发展势头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开始显现。这就是集团公司创立时间短,人才培养与员工成长速度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速度,这样一来,从外界引进人才不失为快捷添补空缺的选择。
不过,有得就有失,引入外界高素质人员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否能匹配相应岗位,能够快速融入团队等等,都是公司应该多加考虑的方向。鉴于今年“复仇者联盟”的综合表现,小米明年或该继续加强自身内部员工的培养,毕竟能跟公司共进退,共患难的员工,自身忠诚度极高,且能力尚可的话,未必不是一个更优质的选择。
当然,假以时日,当“复仇者联盟”成员摆脱自身因素影响,融入团队后,不排除在未来大展拳脚的可能性。
小米手机起伏的十年,2020年高端之路正式开启?
接下来,我们再来回归到小米最重要的业务板块——手机。你可以说一些小米热销机型很多时候抢不到,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手机的销量就跟火箭腾空一般:从2011年30万台的销量,到2014年激增到6112万台,排名国内第一。再到2016年,小米遭遇滑铁卢,销量在国内沦为others中的一员。而在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之后,小米手机在2017年的销量又攀升至9141万台。去年,小米手机以1.248亿台的出货量继续高居全球第四。
但到了2020年,因为众所周知的黑天鹅事件影响,众手机厂商开局不利,小米自然也没有逃脱。今年Q1,其实小米又再次受挫,根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仅700万台,同比降幅更是高达33.8%。而在Q2,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为2850万部,同比下滑了11.8%,其关键因素是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了50%。而到了Q3,根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小米以13%的份额重回全球前三,本来第三的苹果则以11%的份额下降到了第四。至于Q4,由于友商受限等某些原因,想必小米手机的销量也不会低于预期。
从初出茅庐到与行业巨头分庭抗争,小米手机在短短十年时间里的成长速度确实令人吃惊。抛开“新物种”不谈,小米确实没有可以“依葫芦画瓢”的模板,所以足以说明小米的独特性。但是,小米手机的高销量是建立在性价比优势基础之上的,如果小米想要向高端市场挺进,必须要在性价比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当然,小米一直在努力,也在不断尝试。
直到今年,小米或许才算真正突破了性价比标签所带来的桎梏,而且选择的节点也特别耐人寻味。在小米成立十周年之际,小米对产品线大调整,将性价比标签甩给了红米,而精简自身产品线,几乎可以涵盖为高阶版本(小米10至尊纪念版),标准版(小米10),青春版(小米青春版 5G)。
在价格方面,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5299元起售价妥妥的高端价位,而小米10系列将起售价提到了3999元更是令人直接懂得了小米今年的用意,至于接下来的小米11,由于全球首发骁龙888的原因,售价大概率会高于小米10。“一年双旗舰”,小米的高端之路可能从2020年正式开启。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小米10系列以及小米10至尊纪念版。在DXOMark网站公布的相机评分中,小米10 Pro以及小米10至尊纪念版都曾高居第一。要知道小米手机之前的拍照水准曾经一直都是其短板,能够在DXOMark排名中一雪前耻,足可见小米的用心良苦,综合产品力持续提升,靠产品力带动价格的合理区间,从而上探至更高的价格区间。
客观来说,小米10跟小米10至尊纪念版,我们都有亲自评测过,产品表现确实可圈可点,能够热销也在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今年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推出,更是小米继续上探的最佳佐证。精致的外包装设计,令人叹为观止,原来小米终于懂得“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的确,小米手机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产品包装营销”,譬如在手机配件中也出现了不太符合其品牌调性的皮质保护壳,令人生疑,这是否意味着小米继续打算冲击高端市场,进而抢夺华为手机的高端用户群体呢?不过这只是猜测,毕竟创造品牌附加值并非一朝一日。
不过,有些令人遗憾的是,本以为杨拓会成为小米高端之路的“引路人”,但看来杨大师的营销策略在如今年轻消费群体的身上貌似行不通。而亲手将小米推向高端市场的,依然是那个英语超流利的男人——雷布斯。就在小米10发布会上,他郑重对外宣传,小米手机正式冲击高端市场。
小米手机冲击高端市场是板上钉钉,至于战果,反正据小米财报数据显示,Q2小米智能手机的ASP(平均售价)为每部1116.3元,相较于2019年同期的每部998.7元提升11.8%,环比增长7.5%,而这恰恰主要得益于小米高端产品的增长。
手机业务形势大好,但底牌仍是生态链计划
如果不熟悉小米的人,很可能会认为“小米就是造手机的”,这个“错误”观点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坚信。事实上,小米从诞生至今,其业务版图遍布手机、IoT、新零售等多个领域,尤其是现在比较火的智能家居产品就主要依托于小米的生态链计划。
小米布局生态链,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2013年孵化第一家生态链企业紫米开始(小米启动生态链计划是在2014年年初)。彼时,小米内部估计只有雷布斯坚信物联网产业将会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大爆发。而当时小米手机已经积累了差不多1亿活跃用户,于是雷布斯打算再多打造一些“小米”。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虽然成立较晚,到今年只有十个年头,但是凭借布局物联网时间较早,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按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计算,小米位列第一名。
而且,加入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也顺带扛起了小米营收大旗。据小米2019年财报显示,IoT及生活消费品收入达到438亿元,占总收入的25%,并且连续三年这项数据都保持着80%以上的增速,总营收额仅次于手机业务。
近年来,除了小米,华为、OPPO、vivo其实都在积极布局除了手机业务之外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市场,可见IoT市场有多么吃香。而且,放眼国际市场,三星早已在家电、智能穿戴等领域深度布局,而苹果也在紧追慢赶。
不过,雷布斯显然懂得,一家公司的精力是有限的,多元化扩张之路很容易拖垮企业的核心业务的进度,以至于影响其核心竞争力。而在2015年,雷布斯也曾表示,“手机硬件的竞争要多维竞争,还要保持专注,这就是我们投资生态链的目的。小米要克制扩张,聚焦核心,稳步前进。”
如今来看,小米的生态链布局效果十分显著。当然,在外界看来,小米虽然会尽力支持生态链内的企业,但是对它们提出的诸多要求却宛如一道围墙一般,生活在围墙里面的企业想要出去,而外面的企业又争破头颅想进去。不过,小米对待生态链企业的态度还是很包容的,甚至允许大家打造自己的独立品牌,这样一来,大家就可以在小米的支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实,对于小米而言,生态链企业是数以百计的“小小米”或者“小小小米”,在这个大家庭里,小米是绝对的大家长,负责整个庞大体系的正常运转。究其根本,小米也没有打算困住这些企业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够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提前卡位,为自己留一张底牌。
写在最后
近日,小米的股价在一路高升,12月23日这天,其市值成功站上了千亿美元 历史 高位。这对于小米集团以及雷布斯本人而言,都属于喜大普奔。可以说小米正处于上市以来最好的阶段。
小米十周年演讲中,雷军也复盘了小米成立的十年历程,重申“三大铁律”、提拔新合伙人、开启新十年创业者计划、升级“手机 AIoT”战略等等。而且,还再次祭出金句,“成功往往不是规划出来的,危机是你想不到的机会。”在我心中,雷布斯是敢于率先跳出舒适圈的“狠人”,小米也是一家敢拼敢做的公司。
不过在经历多次洗礼之后,雷布斯的话术变化也很大,从年初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到近似无奈的“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可见其心态变化之大,当然也或许是雷布斯真的看开了。
另外,小米在十周年之际还发布了首部官方授权传记《一往无前》,由雷布斯亲述热血澎湃的十年。可见,小米也已经懂得在“立功”之后开始“立言”,毕竟小米没有深厚的 历史 ,品牌价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通过“立言”的方式,小米才能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就像成功人士喜欢出自传一样,一家伟大的公司同样需要一部自传,用以“自抬身价”。
不出意外的话,小米手机11将会是小米今年完美的落幕,而明年,只要没有黑天鹅事件,小米的机会应该还会更多一些。
Q5:小米股价是多少?
小米股价在10左右范围内浮动,昨收盘10.420,最高价10.680,振幅3.455%;今开盘10.580,最低价10.320,市盈率22.034,每手股数200,成交额14.131亿,52周最高14.000,总股本240.548亿,港股市值2501.70亿,成交量1.345亿股。
小米股票代码为W(01810),W的含义为:小米集团采用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将股票分成AB两类股票,A类在股票市场交易,管理层持有B类股票以保障集团创始人权益。2020年4月15日晚间,小米集团公告称,公司当天回购2386万股B类股份,每股10.42-10.52港元,耗资约2.5亿港元。
小米的股票目前只在港股发行。要想在港股买股票的话,需在A股先持有价值50万人民币的A股股票半年,才能开通港股账户。
Q6:雷军这一年:搬家结束北漂,市值折损3000亿,开小红书和女生交友
文 | AI 财经 社 实习生 孙浪
编 |鹿鸣
在上市一周年之际,小米搬家了。
7月9日,小米新总部于小米赴港上市一周年之际开始启用,当晚举办开园仪式。此前,小米在海淀清河附近的办公区较为分散。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小米内部员工透露,新总部能够容纳1.6万个工位,北京地区的小米员工接下来都将陆续入驻。
小米终于像BAT等互联网大公司一样,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总部大楼。早在2015年7月23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就在微博上说到,“小米在北京创业五年,像北漂,首先是银谷大厦,接着是卷石大厦、宏源大厦,再搬到五彩城大厦,又租了五彩城周围四栋楼,几乎一年搬一次!”多次的搬迁,让他对在北京有一个稳定的办公地点有着深深的寄望。
7月9日,小米上市一周年当晚,雷军的愿望得到了实现。股民的愿望还没实现。
股票跌势止不住
7月9日对小米来说是个大日子。无论是2018年7月9日在港股上市,还是2019年7月9日北京新总部开园,都是小米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但是,上市这一年间,小米的股价却是一路狂跌。雷军在当日盘后庆功宴上说出的:“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还言犹在耳,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股价遭到腰斩。
截至7月9日收盘,小米集团收跌1.14%,报收9.50港元,市值2283.78亿港元。相较于17港元的发行价,一年时间,小米股价跌幅高达44.12%。 与2018年 7月18日小米最高市值5291.7亿港元相比,蒸发了3007.9亿港元。
这样的对比使得小米在资本市场的处境显得十分尴尬。据媒体报道,小米的上市吸引了大佬们纷纷为其站台。继李嘉诚、马云、马化腾以个人名义认购小米股票后, 财经 媒体人吴晓波也发文称买入20万美元小米股票,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更表示以个人资金从二级市场认购了1亿美元小米股票,美的集团也表示持有小米近1亿股。
但是这并没有为小米赢得资本市场的信心,其股价依然一路下行。
据搜狐 财经 报道,小米集团为提振股价,于今年初发起首轮回购。1月17日至1月22日间,小米集团先后3次回购1997.22万B类股份,耗资近2亿港元。
自6月3日起,小米集团再次启动了第二轮股票回购。当天,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公开市场购回1102.94万股B类股份,平均价为每股B类股份约9.0492港元。随后,在接下里的一个月内,小米集团先后进行了19次股票回购。
但是就目前小米的股价形势来看,今年以来的这22次股票回购行为并未对小米的股价产生良好效益。
还有一起是在6月19日,据美国 科技 媒体The Verge报道,小米在西班牙的宣传图被指剽窃3D艺术家彼得·塔卡(Peter Tarka)的三件作品,并将这三件3D作品揉合成一幅新的宣传海报图,用以在西班牙推广公司的设备。而卡塔也在他的个人社交平台上表示,他100%确信小米使用了他的作品。
对此小米依然马上做出回应称,在调查了艺术家彼得·塔卡(Peter Tarka)对小米西班牙网站误用其作品的评论后,我们已经确定,一名设计师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塔卡的设计。小米已经从网站上删除了相关内容,并决定立即解雇这名员工。
物联网促新发展
尽管股价在跌,但小米还是一家挣钱的企业。财报显示,2018年,小米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52.6%,经调整后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59.5%。
2019年初,小米宣布拆分出Redmi,从而解开性价比束缚。雷军找来了金立集团原总裁卢伟冰操刀红米。让红米专注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而小米专注中高端和新零售。
在2019年1月的小米年会上,雷军宣布启动“手机+AloT”双引擎战略,这意味着小米战略从“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撑起十亿估值”替换为“手机+AIoT”。
智能手机业务是小米收入的大头,营收占比达六成以上。2018年,小米在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保持大幅增长。据IDC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226亿台,市场份额为8.7%,出货量同比增长33.2%。
但是根据Canalys于2019年4月公布的数据,小米位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第四名。2019年一季度,华为在中国市场份额为34%,OPPO和VIVO分别为19.1%和17.1%,小米则为11.9%;并且小米出货量同比上年下滑13%。
由于市场的饱和,智能手机无法支撑小米的高速发展。所以物联网成为了小米新的经济增长点。
小米的优势在于,它有丰富的生态链产品,除了卖手机,也有其他硬件产品的销量。一位江苏的小米旗舰店负责人曾对AI 财经 社透露,他们店里的收入60%来自手机,40%来自于生态链产品。多位经销商认为,小米的硬件生态链产品目前还无法被其他家超越。
数据显示,"IoT与生活消费品"也就是小米物联网生态产品2018年收入438亿元,同比增86.9%。增长来自于智能电视、米家扫地机器人、小米手环等生态链产品的需求的快速增加。
在过去一年,小米频繁进行架构调整,据AI 财经 社粗略统计,仅在公司架构上,小米过去一年进行了7次调整。
朝着女性前进
小米的手机业务也发生了改变。2019年4月15日,小米接收了美图的手机业务。随后,7月2日,小米发布了面向女性用户的小米CC9系列,主打拍照和设计。意在解决小米手机使用者性别失衡这一问题。为此,雷军甚至在小红书上注册了账号,用来向女性用户宣传CC9系列。
据新浪 科技 报道,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行业报告显示,小米手机用户中,有近七成为男性,女性用户占比仅30%。这与OV的五五分形成鲜明对比,甚至一直给外界留下用户大多为男性商务用户的华为,其男女用户比例也达到了四六分。
因此,小米CC9系列手机的发布,对小米的手机的未来布局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小米最新市值和小米最新市值多少美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小米最新市值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温度0~1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小米最新市值,以及小米最新市值多少美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小米市值最高多少
- 小米市值最高多少
- 市值观察丨小米:沦为华为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 写在小米11发布之前,2020年人员架构大调整,手机迈入高端
- 小米股价是多少?
- 雷军这一年:搬家结束北漂,市值折损3000亿,开小红书和女生交友
Q1:小米市值最高多少
小米市值最高8千亿。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小米上市的时候,市值就是2千多亿,不过经过了几年的上涨,小米的市值最高达到了8000多亿港币。
Q2:小米市值最高多少
自上市以来,小米最高价报22.20港元,其最高市值为5291.70亿港元,约675.07亿美元。
Q3:市值观察丨小米:沦为华为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凤凰网 财经 《市值观察》栏目出品 NO.5
作者:醉漓 季雅欣
曾几何时,国产手机的标签就是山寨功能机,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高亢的铃声和超长的待机。
年轻人以使用苹果、三星、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作为炫耀的资本,而对国产手机羞于拿出手。
直到一家公司的诞生彻底打破了这样的局面,它就是小米。
国产智能手机崛起
说小米是中国智能手机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并不为过,即便后来崛起的华为、OPPO、vivo,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多少带着它的影子,格外追求用户体验和硬件配置。
小米掀起了一股智能手机热潮,很多局外人也受其感染进军智能手机市场。比如我们熟知的一位喜欢说段子的英语老师,研发了锤子手机;还有一位喜欢为梦想窒息的互联网大佬,研发了乐视手机,而且还模仿小米开发了一个大生态;还有做空调、做杀毒软件也都曾窥探这一市场。
在IDC发布的Q3全球智能手机季度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三星(8040万部)、华为(5190万部)、小米(4650万部)、苹果(4160万部)、vivo(3150万部),小米、华为、vivo三家中国厂商合计占据近40%市场份额。
《市值观察》还注意到,华为、小米、OPPO、vivo经过多年的努力,不仅能够挤压小众品牌的市场份额,而且还能够不断蚕食苹果和三星“地盘”。短短八年,在小米的带领下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已经能够与三星和苹果分庭抗礼。
小米的“铁人三项”初见雏形
雷军在小米成立之初提出了著名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即做具有顶级配置、极致性能的智能手机,搭载高度定制、体验绝佳的系统和应用软件,按成本定价,然后以最高效的电商渠道取代所有中间环节,将产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最后持续提供互联网服务,以实现商业变现。
2017年,雷军根据小米的发展又提出全新的“铁人三项”,即由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新零售替换少了此前的软件。其中硬件业务是小米自身三大硬件体系:手机、电视、路由器和外部的生态链智能硬件;互联网业务包括MIUI、互娱、云服务、金融、影业;而全新出现的新零售版块则包含小米商城、全网电商、小米之家、米家有品四项。
从收入来看小米的“铁人三项”已经基本成型,尤其是新零售和互联网业务近些年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虽然营业收入规模与智能手机有所差距,但是凭借高毛利率已经成为小米主要的支柱业务。
据wind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小米的智能手机、IoT 及生活消费品和互联网服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19.52亿元、282.37亿元和118.08亿元,毛利润分别为 47.43亿元、34.79亿元和69.32亿元。
在“铁人三项”的催化下,小米构筑了自己独有的三条护城河。
首先,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小米生态开启的第一步,在其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小米智能手机贯穿整个低、中、高端手机市场,凭借超高性价比俘获了众多用户,而且粉丝忠诚度较高并形成了独特群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米粉”。
其次,IoT 及生活消费品。截至 2020 年第二季度,小米已投资300 多家物联网设备初创企业,涉及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两千多种产品 SKU,覆盖用户多元化的生活场景,精准触达客户。IoT 在帮助小米不断扩大用户群体时,与手机一同发挥乘数效应,进一步巩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另外, 探索 产业投资。在过去投资生态链企业的打法让小米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截至到2020年上半年,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已经超过300家,这些公司总账面价值达到了人民币368亿元。
近期,小米生态链又迎来了一家新的上市公司,继华米 科技 、云米 科技 、石头 科技 之后,九号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小米集团不仅是九号公司的股东,还是九号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文称:“九号公司的成功上市,是对小米生态模式的又一次印证。未来,小米将继续以开放共赢的生态模式,帮助更多的优秀企业,共同推动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进军高端市场失利 388亿元存货待解
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小米在取得不俗的成绩同时,也积攒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小米在多重压力下有些力不从心。另一个是近些年积攒下来高达388亿元的存货。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期已经成为共识,各大手机厂商已经进入“贴身肉搏”状态,小米的营业收入放缓因此也就顺理成章。2017-2020年6月末,小米营业收入分别为1146.25亿元、1749.15亿元、2058.39亿元和1032.40亿元,同比增速67.50%、52.60%、17.68%和7.87%。
不过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小米出现结构性增长失衡,智能手机业务增速下滑,国内业务增速下滑。
小米智能手机2017-2020年6月末,营业收入分别为805.64亿元、1138亿元、1220.95亿元和619.5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5.21%、41.26%、7.29%和4.95%,即便是没有疫情影响的2019年,智能手机增速也已经下滑至个位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小米在国内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4.7%,但是在国外却有26.43%增长,因此将国内市场的负增长不能简单归结于疫情影响。
而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约2.4亿台,而中国市场的贡献将超过1.6亿台,占比约67.7%,在未来5年内,中国也将持续占据全球约一半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是小米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守的市场。
小米营收放缓一项重要因素是小米手机在高端市场表现乏力,而低端市场却出现萎缩。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低端手机的市场份额正在缩小,中、高端机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放大,而中、高端市场却是小米较为薄弱的地方。过去小米手机一直以来主推性价比高,但是也并非没有想往高端市场挺进的野心,只不过尝试下推出多款机型表现不如人意。
据IDC公布的上半年关于中国手机市场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销量的报告。今年上半年国内600美元以上的手机总销量为2350万台,其中华为以44.1%的份额排名第一,苹果以44%的份额排名第二,小米仅以4%的份额排名第三,OPPO以2.6%的份额排名第四,三星以2.5%的份额排名第五,其它品牌的份额为2.9%。
另外,在IDC公布的第三季度中国5G手机市场份额,华为、OPPO、vivo、小米、Realme排%名前五。其中华为份额达56.6%超过半边天,小米排在第四位份额仅9.2%。
小米面临着另一个严峻问题是存货压力。据wind数据显示,小米近些年存货大幅攀升,2017年-2020年6月末分别为163.42亿元、294.8亿元、325.85亿元和388.56亿元。
从结构上来看,小米目前近400亿存货中包括133.6亿元原材料、193.54亿元制成品、39.11亿元在制品、备品备件19.73亿元和其他14.34亿元,另外扣除11.77亿元的减值准备。
小米集团发布一季报时,小米集团总裁王翔针对存货出现跌价预期表示“绝大部分存货问题源于2、3月份受疫情影响,生产情况远低于预期,原材料运输也有一定延缓,所以公司产生一些原材料存货。现在随着产能恢复,存货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从二季度数据来看,显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好解决。
雷军曾多次跟媒体提及小米误打误撞通过国际化消化库存“2015年初刚组建小米印度团队,因为经验不足产生了高达10亿库存。死磕了一年多,这要命的10亿库存,基本消化了。这次救火行动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回报,开拓出来的渠道成了国际业务的先遣队,大大提速了我们国际化的进度。”
根据Canalys的数据,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小米2020年第二季度已在全球总共50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2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
但是,目前小米的存货已经提升至388亿,而全球还有多少市场来让小米来消化,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小米的尴尬
最尴尬的可能不是输掉比赛,而是没有资格上场。
几天之前,华为发布新机华为mate40,当时曾有媒体做了“谁才是心中最理想的旗舰手机?”调查,其中选项为仅华为mate40和iPone12,小米手机并没有出现在选项中。《市值观察》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媒体普遍将华为对标苹果,而小米对标的却是华为荣耀。
显然,在华为与苹果的大战中,无论小米想不想,都已经沦为看客。
不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对于 科技 企业来讲,过去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
小米创造了很多 历史 ,其中一项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在销量下滑之后还能重新恢复增长”,但是小米打破了这个“魔咒”,他们在经历了2016年的“寒冬”之后,2017年手机重新杀回舞台的中央,销量恢复正增长。
而据第3季度IDC最新数据,小米表现出较为不错的复苏势头,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强势复苏,出货4650万台占全球第三的位置,首次以13.1%的份额和42.0%的增长率击败苹果。尤其是一系列新产品成为小米在第三季度市场份额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帮助小米获得了本季度国内前五大厂商中唯一的正增长。
Q4:写在小米11发布之前,2020年人员架构大调整,手机迈入高端
2020年转瞬即逝,在这不同于往年的日子里,全国人民都共同渡过了艰难的“抗疫时期”,不少 科技 型企业,尤其是以手机业务为主的厂商与品牌,都经历了或大或小的波澜起伏。有些企业扛了过来,有些企业则沉浮了下去。这次,我们特意筛选了十余家手机厂商进行了年终回顾与复盘,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里面,它们究竟干了哪些了不起的大事,有没有改变行业格局,或者为推动行业发展作出贡献。当然,我们是站在客观角度,公平、公正进行阐述。
这次,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小米品牌在2020年的经历,下面是整理的今年关于小米一些大事记,以供参考:
2020年1月2日,原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加盟小米。
2020年1月28日,一数据调研公司印度市场2019年报告出炉,小米持续排名第一,整体市场份额为28%,同比增长5%。
2020年2月13日,小米召开线上发布会,发布了小米10系列。
2020年5月9日,原暴风TV CEO刘耀平加盟小米,担任小米电视部总经理。
2020年6月2日,曾任职过摩托罗拉、三星、TCL、华为、魅族的杨柘加盟 ,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全面负责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品牌建设等工作。
2020年7月29日,原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中兴手机CEO,原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紫光股份总裁、紫光展锐CEO曾学忠加盟小米。
2020年8月10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小米集团位列422位。
2020年8月11日,小米集团十周年雷军首次公开演讲在小米 科技 园举办,小米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兼CEO雷军发表了主题为“一往无前”的演讲;同时发布小米10至尊纪念版。
2020年8月26日,小米集团公布2020年上半年财报,营收超出市场预期。
2020年11月12日,小米公司宣布,11月1日-11月11日,小米双11全平台支付金额破143亿。
2020年12月2日,小米集团发表内部邮件,宣布成立集团总办,原首席执行官办公室主任魏来出任总办主任,向CEO汇报。
2020年12月18日,小米集团公布最新组织架构升级及干部任命,新成立三个互联网一级部门——分别为软件与体验部、互联网业务部、业务中台部。
2020年12月23日,小米集团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众所周知,今年是小米成立的十周年,雷布斯也在8月11日这天进行了公开演讲。比起国内其它手机厂商,小米的资历并不算老,但是它发展速度快,底子虽小不过短短几年间就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然而在公司集团迅速发展的阶段,小米所面临的内外忧虑都值得我们深度剖析。从2014年第一次接触小米,我们就一直在观察这家比较“特殊”的公司,借此之机,简单分享一下看法。
小米“复仇者联盟”的得与失
首先,我们先来为小米“复仇者联盟”进行一下简单的复盘,毕竟相比枯燥的销量数字,小米的引援策略则在今年多次登上了热搜。这一年里,不断有手机行业老资历进入小米高管名单。
早在2019年年初,原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加盟小米,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兼红米Redmi品牌总经理,并且经过将近两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不俗的战绩。
而在今年1月2日,随着雷军宣布原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加盟小米,小米的“复仇者联盟”团队逐渐进入招兵买马的新时代。
5月9日,原暴风TV CEO 刘耀平加盟小米,担任小米电视部总经理。
6月2日,曾任职过摩托罗拉、三星、TCL、华为、魅族的杨柘加盟 ,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全面负责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品牌建设等工作。
7月29日,原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中兴手机CEO,原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紫光股份总裁、紫光展锐CEO 曾学忠加盟小米,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兼手机部总裁,负责手机产品的研发和供应链等业务。
除此之外,小辣椒创始人王晓雁、努比亚创始人苗雷等行业大佬也齐聚在小米旗下。其中,王晓雁担任小米中国区副总裁兼销售二部总经理,苗雷担任小米相机部总监。
乍一看,小米的“复仇者联盟”战力确实堪称顶级,毕竟都是征战行业多年的老兵,各自也都拥有过一段辉煌的经历,并且希望能够在小米焕发下一个春天。
那么“复仇者联盟”的成员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呢?答案并非全部理想。
据了解,前些时候联想指责常程违反“竞业协议”,而北京市海淀区仲裁庭也作出了决议:常程需返还联想已支付价值525万元的经济补偿金和相应股票,同时还要求常程继续履行竞业协议。不过,后期这件事已经平息,常程继续在小米集团履行自己的职责。
无独有偶,12月2日,一份小米内部任命书被曝光,其中,“潘俊任电视部总经理”令人生疑。据多方了解,原因是刘耀平因涉及与前东家暴风 TV 关联的金融公司暴雷一事正配合警方调查,暂不能行使管理职责。
除此之外,11月份,杨柘因身体原因,自己主动申请辞去了管理职务,现担任小米集团中国区营销顾问。
而小米内部在12月初也进行了人员架构调整,其对外宣布成立集团总办,包含集团高管团队,以及相关的支持部门,其中就包括上面提到的任命潘俊为电视部总经理。
据我们多年观察了解来看,小米多次进行人员架构调整并频繁从外界引进高管的原因,应该与其在短短十年间成功上市并且成为行业巨头,在如此高速的发展势头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开始显现。这就是集团公司创立时间短,人才培养与员工成长速度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速度,这样一来,从外界引进人才不失为快捷添补空缺的选择。
不过,有得就有失,引入外界高素质人员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否能匹配相应岗位,能够快速融入团队等等,都是公司应该多加考虑的方向。鉴于今年“复仇者联盟”的综合表现,小米明年或该继续加强自身内部员工的培养,毕竟能跟公司共进退,共患难的员工,自身忠诚度极高,且能力尚可的话,未必不是一个更优质的选择。
当然,假以时日,当“复仇者联盟”成员摆脱自身因素影响,融入团队后,不排除在未来大展拳脚的可能性。
小米手机起伏的十年,2020年高端之路正式开启?
接下来,我们再来回归到小米最重要的业务板块——手机。你可以说一些小米热销机型很多时候抢不到,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手机的销量就跟火箭腾空一般:从2011年30万台的销量,到2014年激增到6112万台,排名国内第一。再到2016年,小米遭遇滑铁卢,销量在国内沦为others中的一员。而在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之后,小米手机在2017年的销量又攀升至9141万台。去年,小米手机以1.248亿台的出货量继续高居全球第四。
但到了2020年,因为众所周知的黑天鹅事件影响,众手机厂商开局不利,小米自然也没有逃脱。今年Q1,其实小米又再次受挫,根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仅700万台,同比降幅更是高达33.8%。而在Q2,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为2850万部,同比下滑了11.8%,其关键因素是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了50%。而到了Q3,根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小米以13%的份额重回全球前三,本来第三的苹果则以11%的份额下降到了第四。至于Q4,由于友商受限等某些原因,想必小米手机的销量也不会低于预期。
从初出茅庐到与行业巨头分庭抗争,小米手机在短短十年时间里的成长速度确实令人吃惊。抛开“新物种”不谈,小米确实没有可以“依葫芦画瓢”的模板,所以足以说明小米的独特性。但是,小米手机的高销量是建立在性价比优势基础之上的,如果小米想要向高端市场挺进,必须要在性价比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当然,小米一直在努力,也在不断尝试。
直到今年,小米或许才算真正突破了性价比标签所带来的桎梏,而且选择的节点也特别耐人寻味。在小米成立十周年之际,小米对产品线大调整,将性价比标签甩给了红米,而精简自身产品线,几乎可以涵盖为高阶版本(小米10至尊纪念版),标准版(小米10),青春版(小米青春版 5G)。
在价格方面,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5299元起售价妥妥的高端价位,而小米10系列将起售价提到了3999元更是令人直接懂得了小米今年的用意,至于接下来的小米11,由于全球首发骁龙888的原因,售价大概率会高于小米10。“一年双旗舰”,小米的高端之路可能从2020年正式开启。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小米10系列以及小米10至尊纪念版。在DXOMark网站公布的相机评分中,小米10 Pro以及小米10至尊纪念版都曾高居第一。要知道小米手机之前的拍照水准曾经一直都是其短板,能够在DXOMark排名中一雪前耻,足可见小米的用心良苦,综合产品力持续提升,靠产品力带动价格的合理区间,从而上探至更高的价格区间。
客观来说,小米10跟小米10至尊纪念版,我们都有亲自评测过,产品表现确实可圈可点,能够热销也在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今年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推出,更是小米继续上探的最佳佐证。精致的外包装设计,令人叹为观止,原来小米终于懂得“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的确,小米手机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产品包装营销”,譬如在手机配件中也出现了不太符合其品牌调性的皮质保护壳,令人生疑,这是否意味着小米继续打算冲击高端市场,进而抢夺华为手机的高端用户群体呢?不过这只是猜测,毕竟创造品牌附加值并非一朝一日。
不过,有些令人遗憾的是,本以为杨拓会成为小米高端之路的“引路人”,但看来杨大师的营销策略在如今年轻消费群体的身上貌似行不通。而亲手将小米推向高端市场的,依然是那个英语超流利的男人——雷布斯。就在小米10发布会上,他郑重对外宣传,小米手机正式冲击高端市场。
小米手机冲击高端市场是板上钉钉,至于战果,反正据小米财报数据显示,Q2小米智能手机的ASP(平均售价)为每部1116.3元,相较于2019年同期的每部998.7元提升11.8%,环比增长7.5%,而这恰恰主要得益于小米高端产品的增长。
手机业务形势大好,但底牌仍是生态链计划
如果不熟悉小米的人,很可能会认为“小米就是造手机的”,这个“错误”观点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坚信。事实上,小米从诞生至今,其业务版图遍布手机、IoT、新零售等多个领域,尤其是现在比较火的智能家居产品就主要依托于小米的生态链计划。
小米布局生态链,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2013年孵化第一家生态链企业紫米开始(小米启动生态链计划是在2014年年初)。彼时,小米内部估计只有雷布斯坚信物联网产业将会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大爆发。而当时小米手机已经积累了差不多1亿活跃用户,于是雷布斯打算再多打造一些“小米”。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虽然成立较晚,到今年只有十个年头,但是凭借布局物联网时间较早,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按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计算,小米位列第一名。
而且,加入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也顺带扛起了小米营收大旗。据小米2019年财报显示,IoT及生活消费品收入达到438亿元,占总收入的25%,并且连续三年这项数据都保持着80%以上的增速,总营收额仅次于手机业务。
近年来,除了小米,华为、OPPO、vivo其实都在积极布局除了手机业务之外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市场,可见IoT市场有多么吃香。而且,放眼国际市场,三星早已在家电、智能穿戴等领域深度布局,而苹果也在紧追慢赶。
不过,雷布斯显然懂得,一家公司的精力是有限的,多元化扩张之路很容易拖垮企业的核心业务的进度,以至于影响其核心竞争力。而在2015年,雷布斯也曾表示,“手机硬件的竞争要多维竞争,还要保持专注,这就是我们投资生态链的目的。小米要克制扩张,聚焦核心,稳步前进。”
如今来看,小米的生态链布局效果十分显著。当然,在外界看来,小米虽然会尽力支持生态链内的企业,但是对它们提出的诸多要求却宛如一道围墙一般,生活在围墙里面的企业想要出去,而外面的企业又争破头颅想进去。不过,小米对待生态链企业的态度还是很包容的,甚至允许大家打造自己的独立品牌,这样一来,大家就可以在小米的支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实,对于小米而言,生态链企业是数以百计的“小小米”或者“小小小米”,在这个大家庭里,小米是绝对的大家长,负责整个庞大体系的正常运转。究其根本,小米也没有打算困住这些企业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够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提前卡位,为自己留一张底牌。
写在最后
近日,小米的股价在一路高升,12月23日这天,其市值成功站上了千亿美元 历史 高位。这对于小米集团以及雷布斯本人而言,都属于喜大普奔。可以说小米正处于上市以来最好的阶段。
小米十周年演讲中,雷军也复盘了小米成立的十年历程,重申“三大铁律”、提拔新合伙人、开启新十年创业者计划、升级“手机 AIoT”战略等等。而且,还再次祭出金句,“成功往往不是规划出来的,危机是你想不到的机会。”在我心中,雷布斯是敢于率先跳出舒适圈的“狠人”,小米也是一家敢拼敢做的公司。
不过在经历多次洗礼之后,雷布斯的话术变化也很大,从年初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到近似无奈的“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可见其心态变化之大,当然也或许是雷布斯真的看开了。
另外,小米在十周年之际还发布了首部官方授权传记《一往无前》,由雷布斯亲述热血澎湃的十年。可见,小米也已经懂得在“立功”之后开始“立言”,毕竟小米没有深厚的 历史 ,品牌价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通过“立言”的方式,小米才能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就像成功人士喜欢出自传一样,一家伟大的公司同样需要一部自传,用以“自抬身价”。
不出意外的话,小米手机11将会是小米今年完美的落幕,而明年,只要没有黑天鹅事件,小米的机会应该还会更多一些。
Q5:小米股价是多少?
小米股价在10左右范围内浮动,昨收盘10.420,最高价10.680,振幅3.455%;今开盘10.580,最低价10.320,市盈率22.034,每手股数200,成交额14.131亿,52周最高14.000,总股本240.548亿,港股市值2501.70亿,成交量1.345亿股。
小米股票代码为W(01810),W的含义为:小米集团采用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将股票分成AB两类股票,A类在股票市场交易,管理层持有B类股票以保障集团创始人权益。2020年4月15日晚间,小米集团公告称,公司当天回购2386万股B类股份,每股10.42-10.52港元,耗资约2.5亿港元。
小米的股票目前只在港股发行。要想在港股买股票的话,需在A股先持有价值50万人民币的A股股票半年,才能开通港股账户。
Q6:雷军这一年:搬家结束北漂,市值折损3000亿,开小红书和女生交友
文 | AI 财经 社 实习生 孙浪
编 |鹿鸣
在上市一周年之际,小米搬家了。
7月9日,小米新总部于小米赴港上市一周年之际开始启用,当晚举办开园仪式。此前,小米在海淀清河附近的办公区较为分散。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小米内部员工透露,新总部能够容纳1.6万个工位,北京地区的小米员工接下来都将陆续入驻。
小米终于像BAT等互联网大公司一样,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总部大楼。早在2015年7月23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就在微博上说到,“小米在北京创业五年,像北漂,首先是银谷大厦,接着是卷石大厦、宏源大厦,再搬到五彩城大厦,又租了五彩城周围四栋楼,几乎一年搬一次!”多次的搬迁,让他对在北京有一个稳定的办公地点有着深深的寄望。
7月9日,小米上市一周年当晚,雷军的愿望得到了实现。股民的愿望还没实现。
股票跌势止不住
7月9日对小米来说是个大日子。无论是2018年7月9日在港股上市,还是2019年7月9日北京新总部开园,都是小米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但是,上市这一年间,小米的股价却是一路狂跌。雷军在当日盘后庆功宴上说出的:“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还言犹在耳,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股价遭到腰斩。
截至7月9日收盘,小米集团收跌1.14%,报收9.50港元,市值2283.78亿港元。相较于17港元的发行价,一年时间,小米股价跌幅高达44.12%。 与2018年 7月18日小米最高市值5291.7亿港元相比,蒸发了3007.9亿港元。
这样的对比使得小米在资本市场的处境显得十分尴尬。据媒体报道,小米的上市吸引了大佬们纷纷为其站台。继李嘉诚、马云、马化腾以个人名义认购小米股票后, 财经 媒体人吴晓波也发文称买入20万美元小米股票,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更表示以个人资金从二级市场认购了1亿美元小米股票,美的集团也表示持有小米近1亿股。
但是这并没有为小米赢得资本市场的信心,其股价依然一路下行。
据搜狐 财经 报道,小米集团为提振股价,于今年初发起首轮回购。1月17日至1月22日间,小米集团先后3次回购1997.22万B类股份,耗资近2亿港元。
自6月3日起,小米集团再次启动了第二轮股票回购。当天,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公开市场购回1102.94万股B类股份,平均价为每股B类股份约9.0492港元。随后,在接下里的一个月内,小米集团先后进行了19次股票回购。
但是就目前小米的股价形势来看,今年以来的这22次股票回购行为并未对小米的股价产生良好效益。
还有一起是在6月19日,据美国 科技 媒体The Verge报道,小米在西班牙的宣传图被指剽窃3D艺术家彼得·塔卡(Peter Tarka)的三件作品,并将这三件3D作品揉合成一幅新的宣传海报图,用以在西班牙推广公司的设备。而卡塔也在他的个人社交平台上表示,他100%确信小米使用了他的作品。
对此小米依然马上做出回应称,在调查了艺术家彼得·塔卡(Peter Tarka)对小米西班牙网站误用其作品的评论后,我们已经确定,一名设计师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塔卡的设计。小米已经从网站上删除了相关内容,并决定立即解雇这名员工。
物联网促新发展
尽管股价在跌,但小米还是一家挣钱的企业。财报显示,2018年,小米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52.6%,经调整后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59.5%。
2019年初,小米宣布拆分出Redmi,从而解开性价比束缚。雷军找来了金立集团原总裁卢伟冰操刀红米。让红米专注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而小米专注中高端和新零售。
在2019年1月的小米年会上,雷军宣布启动“手机+AloT”双引擎战略,这意味着小米战略从“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撑起十亿估值”替换为“手机+AIoT”。
智能手机业务是小米收入的大头,营收占比达六成以上。2018年,小米在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保持大幅增长。据IDC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226亿台,市场份额为8.7%,出货量同比增长33.2%。
但是根据Canalys于2019年4月公布的数据,小米位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第四名。2019年一季度,华为在中国市场份额为34%,OPPO和VIVO分别为19.1%和17.1%,小米则为11.9%;并且小米出货量同比上年下滑13%。
由于市场的饱和,智能手机无法支撑小米的高速发展。所以物联网成为了小米新的经济增长点。
小米的优势在于,它有丰富的生态链产品,除了卖手机,也有其他硬件产品的销量。一位江苏的小米旗舰店负责人曾对AI 财经 社透露,他们店里的收入60%来自手机,40%来自于生态链产品。多位经销商认为,小米的硬件生态链产品目前还无法被其他家超越。
数据显示,"IoT与生活消费品"也就是小米物联网生态产品2018年收入438亿元,同比增86.9%。增长来自于智能电视、米家扫地机器人、小米手环等生态链产品的需求的快速增加。
在过去一年,小米频繁进行架构调整,据AI 财经 社粗略统计,仅在公司架构上,小米过去一年进行了7次调整。
朝着女性前进
小米的手机业务也发生了改变。2019年4月15日,小米接收了美图的手机业务。随后,7月2日,小米发布了面向女性用户的小米CC9系列,主打拍照和设计。意在解决小米手机使用者性别失衡这一问题。为此,雷军甚至在小红书上注册了账号,用来向女性用户宣传CC9系列。
据新浪 科技 报道,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行业报告显示,小米手机用户中,有近七成为男性,女性用户占比仅30%。这与OV的五五分形成鲜明对比,甚至一直给外界留下用户大多为男性商务用户的华为,其男女用户比例也达到了四六分。
因此,小米CC9系列手机的发布,对小米的手机的未来布局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小米最新市值和小米最新市值多少美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小米最新市值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湿度46%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小米最新市值,以及小米最新市值多少美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小米市值最高多少
- 小米市值最高多少
- 市值观察丨小米:沦为华为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 写在小米11发布之前,2020年人员架构大调整,手机迈入高端
- 小米股价是多少?
- 雷军这一年:搬家结束北漂,市值折损3000亿,开小红书和女生交友
Q1:小米市值最高多少
小米市值最高8千亿。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小米上市的时候,市值就是2千多亿,不过经过了几年的上涨,小米的市值最高达到了8000多亿港币。
Q2:小米市值最高多少
自上市以来,小米最高价报22.20港元,其最高市值为5291.70亿港元,约675.07亿美元。
Q3:市值观察丨小米:沦为华为苹果大战的看客 388亿存货压力难解
凤凰网 财经 《市值观察》栏目出品 NO.5
作者:醉漓 季雅欣
曾几何时,国产手机的标签就是山寨功能机,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高亢的铃声和超长的待机。
年轻人以使用苹果、三星、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作为炫耀的资本,而对国产手机羞于拿出手。
直到一家公司的诞生彻底打破了这样的局面,它就是小米。
国产智能手机崛起
说小米是中国智能手机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并不为过,即便后来崛起的华为、OPPO、vivo,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多少带着它的影子,格外追求用户体验和硬件配置。
小米掀起了一股智能手机热潮,很多局外人也受其感染进军智能手机市场。比如我们熟知的一位喜欢说段子的英语老师,研发了锤子手机;还有一位喜欢为梦想窒息的互联网大佬,研发了乐视手机,而且还模仿小米开发了一个大生态;还有做空调、做杀毒软件也都曾窥探这一市场。
在IDC发布的Q3全球智能手机季度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三星(8040万部)、华为(5190万部)、小米(4650万部)、苹果(4160万部)、vivo(3150万部),小米、华为、vivo三家中国厂商合计占据近40%市场份额。
《市值观察》还注意到,华为、小米、OPPO、vivo经过多年的努力,不仅能够挤压小众品牌的市场份额,而且还能够不断蚕食苹果和三星“地盘”。短短八年,在小米的带领下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已经能够与三星和苹果分庭抗礼。
小米的“铁人三项”初见雏形
雷军在小米成立之初提出了著名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即做具有顶级配置、极致性能的智能手机,搭载高度定制、体验绝佳的系统和应用软件,按成本定价,然后以最高效的电商渠道取代所有中间环节,将产品直接送到用户手中,最后持续提供互联网服务,以实现商业变现。
2017年,雷军根据小米的发展又提出全新的“铁人三项”,即由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新零售替换少了此前的软件。其中硬件业务是小米自身三大硬件体系:手机、电视、路由器和外部的生态链智能硬件;互联网业务包括MIUI、互娱、云服务、金融、影业;而全新出现的新零售版块则包含小米商城、全网电商、小米之家、米家有品四项。
从收入来看小米的“铁人三项”已经基本成型,尤其是新零售和互联网业务近些年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虽然营业收入规模与智能手机有所差距,但是凭借高毛利率已经成为小米主要的支柱业务。
据wind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小米的智能手机、IoT 及生活消费品和互联网服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19.52亿元、282.37亿元和118.08亿元,毛利润分别为 47.43亿元、34.79亿元和69.32亿元。
在“铁人三项”的催化下,小米构筑了自己独有的三条护城河。
首先,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小米生态开启的第一步,在其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小米智能手机贯穿整个低、中、高端手机市场,凭借超高性价比俘获了众多用户,而且粉丝忠诚度较高并形成了独特群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米粉”。
其次,IoT 及生活消费品。截至 2020 年第二季度,小米已投资300 多家物联网设备初创企业,涉及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两千多种产品 SKU,覆盖用户多元化的生活场景,精准触达客户。IoT 在帮助小米不断扩大用户群体时,与手机一同发挥乘数效应,进一步巩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另外, 探索 产业投资。在过去投资生态链企业的打法让小米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截至到2020年上半年,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已经超过300家,这些公司总账面价值达到了人民币368亿元。
近期,小米生态链又迎来了一家新的上市公司,继华米 科技 、云米 科技 、石头 科技 之后,九号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小米集团不仅是九号公司的股东,还是九号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文称:“九号公司的成功上市,是对小米生态模式的又一次印证。未来,小米将继续以开放共赢的生态模式,帮助更多的优秀企业,共同推动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进军高端市场失利 388亿元存货待解
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小米在取得不俗的成绩同时,也积攒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小米在多重压力下有些力不从心。另一个是近些年积攒下来高达388亿元的存货。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期已经成为共识,各大手机厂商已经进入“贴身肉搏”状态,小米的营业收入放缓因此也就顺理成章。2017-2020年6月末,小米营业收入分别为1146.25亿元、1749.15亿元、2058.39亿元和1032.40亿元,同比增速67.50%、52.60%、17.68%和7.87%。
不过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小米出现结构性增长失衡,智能手机业务增速下滑,国内业务增速下滑。
小米智能手机2017-2020年6月末,营业收入分别为805.64亿元、1138亿元、1220.95亿元和619.5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5.21%、41.26%、7.29%和4.95%,即便是没有疫情影响的2019年,智能手机增速也已经下滑至个位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小米在国内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4.7%,但是在国外却有26.43%增长,因此将国内市场的负增长不能简单归结于疫情影响。
而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约2.4亿台,而中国市场的贡献将超过1.6亿台,占比约67.7%,在未来5年内,中国也将持续占据全球约一半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是小米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守的市场。
小米营收放缓一项重要因素是小米手机在高端市场表现乏力,而低端市场却出现萎缩。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低端手机的市场份额正在缩小,中、高端机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放大,而中、高端市场却是小米较为薄弱的地方。过去小米手机一直以来主推性价比高,但是也并非没有想往高端市场挺进的野心,只不过尝试下推出多款机型表现不如人意。
据IDC公布的上半年关于中国手机市场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销量的报告。今年上半年国内600美元以上的手机总销量为2350万台,其中华为以44.1%的份额排名第一,苹果以44%的份额排名第二,小米仅以4%的份额排名第三,OPPO以2.6%的份额排名第四,三星以2.5%的份额排名第五,其它品牌的份额为2.9%。
另外,在IDC公布的第三季度中国5G手机市场份额,华为、OPPO、vivo、小米、Realme排%名前五。其中华为份额达56.6%超过半边天,小米排在第四位份额仅9.2%。
小米面临着另一个严峻问题是存货压力。据wind数据显示,小米近些年存货大幅攀升,2017年-2020年6月末分别为163.42亿元、294.8亿元、325.85亿元和388.56亿元。
从结构上来看,小米目前近400亿存货中包括133.6亿元原材料、193.54亿元制成品、39.11亿元在制品、备品备件19.73亿元和其他14.34亿元,另外扣除11.77亿元的减值准备。
小米集团发布一季报时,小米集团总裁王翔针对存货出现跌价预期表示“绝大部分存货问题源于2、3月份受疫情影响,生产情况远低于预期,原材料运输也有一定延缓,所以公司产生一些原材料存货。现在随着产能恢复,存货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从二季度数据来看,显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好解决。
雷军曾多次跟媒体提及小米误打误撞通过国际化消化库存“2015年初刚组建小米印度团队,因为经验不足产生了高达10亿库存。死磕了一年多,这要命的10亿库存,基本消化了。这次救火行动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回报,开拓出来的渠道成了国际业务的先遣队,大大提速了我们国际化的进度。”
根据Canalys的数据,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小米2020年第二季度已在全球总共50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2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
但是,目前小米的存货已经提升至388亿,而全球还有多少市场来让小米来消化,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小米的尴尬
最尴尬的可能不是输掉比赛,而是没有资格上场。
几天之前,华为发布新机华为mate40,当时曾有媒体做了“谁才是心中最理想的旗舰手机?”调查,其中选项为仅华为mate40和iPone12,小米手机并没有出现在选项中。《市值观察》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媒体普遍将华为对标苹果,而小米对标的却是华为荣耀。
显然,在华为与苹果的大战中,无论小米想不想,都已经沦为看客。
不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对于 科技 企业来讲,过去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
小米创造了很多 历史 ,其中一项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在销量下滑之后还能重新恢复增长”,但是小米打破了这个“魔咒”,他们在经历了2016年的“寒冬”之后,2017年手机重新杀回舞台的中央,销量恢复正增长。
而据第3季度IDC最新数据,小米表现出较为不错的复苏势头,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强势复苏,出货4650万台占全球第三的位置,首次以13.1%的份额和42.0%的增长率击败苹果。尤其是一系列新产品成为小米在第三季度市场份额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帮助小米获得了本季度国内前五大厂商中唯一的正增长。
Q4:写在小米11发布之前,2020年人员架构大调整,手机迈入高端
2020年转瞬即逝,在这不同于往年的日子里,全国人民都共同渡过了艰难的“抗疫时期”,不少 科技 型企业,尤其是以手机业务为主的厂商与品牌,都经历了或大或小的波澜起伏。有些企业扛了过来,有些企业则沉浮了下去。这次,我们特意筛选了十余家手机厂商进行了年终回顾与复盘,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里面,它们究竟干了哪些了不起的大事,有没有改变行业格局,或者为推动行业发展作出贡献。当然,我们是站在客观角度,公平、公正进行阐述。
这次,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小米品牌在2020年的经历,下面是整理的今年关于小米一些大事记,以供参考:
2020年1月2日,原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加盟小米。
2020年1月28日,一数据调研公司印度市场2019年报告出炉,小米持续排名第一,整体市场份额为28%,同比增长5%。
2020年2月13日,小米召开线上发布会,发布了小米10系列。
2020年5月9日,原暴风TV CEO刘耀平加盟小米,担任小米电视部总经理。
2020年6月2日,曾任职过摩托罗拉、三星、TCL、华为、魅族的杨柘加盟 ,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全面负责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品牌建设等工作。
2020年7月29日,原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中兴手机CEO,原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紫光股份总裁、紫光展锐CEO曾学忠加盟小米。
2020年8月10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小米集团位列422位。
2020年8月11日,小米集团十周年雷军首次公开演讲在小米 科技 园举办,小米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兼CEO雷军发表了主题为“一往无前”的演讲;同时发布小米10至尊纪念版。
2020年8月26日,小米集团公布2020年上半年财报,营收超出市场预期。
2020年11月12日,小米公司宣布,11月1日-11月11日,小米双11全平台支付金额破143亿。
2020年12月2日,小米集团发表内部邮件,宣布成立集团总办,原首席执行官办公室主任魏来出任总办主任,向CEO汇报。
2020年12月18日,小米集团公布最新组织架构升级及干部任命,新成立三个互联网一级部门——分别为软件与体验部、互联网业务部、业务中台部。
2020年12月23日,小米集团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众所周知,今年是小米成立的十周年,雷布斯也在8月11日这天进行了公开演讲。比起国内其它手机厂商,小米的资历并不算老,但是它发展速度快,底子虽小不过短短几年间就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然而在公司集团迅速发展的阶段,小米所面临的内外忧虑都值得我们深度剖析。从2014年第一次接触小米,我们就一直在观察这家比较“特殊”的公司,借此之机,简单分享一下看法。
小米“复仇者联盟”的得与失
首先,我们先来为小米“复仇者联盟”进行一下简单的复盘,毕竟相比枯燥的销量数字,小米的引援策略则在今年多次登上了热搜。这一年里,不断有手机行业老资历进入小米高管名单。
早在2019年年初,原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加盟小米,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兼红米Redmi品牌总经理,并且经过将近两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不俗的战绩。
而在今年1月2日,随着雷军宣布原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加盟小米,小米的“复仇者联盟”团队逐渐进入招兵买马的新时代。
5月9日,原暴风TV CEO 刘耀平加盟小米,担任小米电视部总经理。
6月2日,曾任职过摩托罗拉、三星、TCL、华为、魅族的杨柘加盟 ,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全面负责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品牌建设等工作。
7月29日,原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中兴手机CEO,原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紫光股份总裁、紫光展锐CEO 曾学忠加盟小米,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兼手机部总裁,负责手机产品的研发和供应链等业务。
除此之外,小辣椒创始人王晓雁、努比亚创始人苗雷等行业大佬也齐聚在小米旗下。其中,王晓雁担任小米中国区副总裁兼销售二部总经理,苗雷担任小米相机部总监。
乍一看,小米的“复仇者联盟”战力确实堪称顶级,毕竟都是征战行业多年的老兵,各自也都拥有过一段辉煌的经历,并且希望能够在小米焕发下一个春天。
那么“复仇者联盟”的成员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呢?答案并非全部理想。
据了解,前些时候联想指责常程违反“竞业协议”,而北京市海淀区仲裁庭也作出了决议:常程需返还联想已支付价值525万元的经济补偿金和相应股票,同时还要求常程继续履行竞业协议。不过,后期这件事已经平息,常程继续在小米集团履行自己的职责。
无独有偶,12月2日,一份小米内部任命书被曝光,其中,“潘俊任电视部总经理”令人生疑。据多方了解,原因是刘耀平因涉及与前东家暴风 TV 关联的金融公司暴雷一事正配合警方调查,暂不能行使管理职责。
除此之外,11月份,杨柘因身体原因,自己主动申请辞去了管理职务,现担任小米集团中国区营销顾问。
而小米内部在12月初也进行了人员架构调整,其对外宣布成立集团总办,包含集团高管团队,以及相关的支持部门,其中就包括上面提到的任命潘俊为电视部总经理。
据我们多年观察了解来看,小米多次进行人员架构调整并频繁从外界引进高管的原因,应该与其在短短十年间成功上市并且成为行业巨头,在如此高速的发展势头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开始显现。这就是集团公司创立时间短,人才培养与员工成长速度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速度,这样一来,从外界引进人才不失为快捷添补空缺的选择。
不过,有得就有失,引入外界高素质人员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否能匹配相应岗位,能够快速融入团队等等,都是公司应该多加考虑的方向。鉴于今年“复仇者联盟”的综合表现,小米明年或该继续加强自身内部员工的培养,毕竟能跟公司共进退,共患难的员工,自身忠诚度极高,且能力尚可的话,未必不是一个更优质的选择。
当然,假以时日,当“复仇者联盟”成员摆脱自身因素影响,融入团队后,不排除在未来大展拳脚的可能性。
小米手机起伏的十年,2020年高端之路正式开启?
接下来,我们再来回归到小米最重要的业务板块——手机。你可以说一些小米热销机型很多时候抢不到,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手机的销量就跟火箭腾空一般:从2011年30万台的销量,到2014年激增到6112万台,排名国内第一。再到2016年,小米遭遇滑铁卢,销量在国内沦为others中的一员。而在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之后,小米手机在2017年的销量又攀升至9141万台。去年,小米手机以1.248亿台的出货量继续高居全球第四。
但到了2020年,因为众所周知的黑天鹅事件影响,众手机厂商开局不利,小米自然也没有逃脱。今年Q1,其实小米又再次受挫,根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仅700万台,同比降幅更是高达33.8%。而在Q2,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为2850万部,同比下滑了11.8%,其关键因素是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了50%。而到了Q3,根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小米以13%的份额重回全球前三,本来第三的苹果则以11%的份额下降到了第四。至于Q4,由于友商受限等某些原因,想必小米手机的销量也不会低于预期。
从初出茅庐到与行业巨头分庭抗争,小米手机在短短十年时间里的成长速度确实令人吃惊。抛开“新物种”不谈,小米确实没有可以“依葫芦画瓢”的模板,所以足以说明小米的独特性。但是,小米手机的高销量是建立在性价比优势基础之上的,如果小米想要向高端市场挺进,必须要在性价比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当然,小米一直在努力,也在不断尝试。
直到今年,小米或许才算真正突破了性价比标签所带来的桎梏,而且选择的节点也特别耐人寻味。在小米成立十周年之际,小米对产品线大调整,将性价比标签甩给了红米,而精简自身产品线,几乎可以涵盖为高阶版本(小米10至尊纪念版),标准版(小米10),青春版(小米青春版 5G)。
在价格方面,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5299元起售价妥妥的高端价位,而小米10系列将起售价提到了3999元更是令人直接懂得了小米今年的用意,至于接下来的小米11,由于全球首发骁龙888的原因,售价大概率会高于小米10。“一年双旗舰”,小米的高端之路可能从2020年正式开启。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小米10系列以及小米10至尊纪念版。在DXOMark网站公布的相机评分中,小米10 Pro以及小米10至尊纪念版都曾高居第一。要知道小米手机之前的拍照水准曾经一直都是其短板,能够在DXOMark排名中一雪前耻,足可见小米的用心良苦,综合产品力持续提升,靠产品力带动价格的合理区间,从而上探至更高的价格区间。
客观来说,小米10跟小米10至尊纪念版,我们都有亲自评测过,产品表现确实可圈可点,能够热销也在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今年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推出,更是小米继续上探的最佳佐证。精致的外包装设计,令人叹为观止,原来小米终于懂得“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的确,小米手机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产品包装营销”,譬如在手机配件中也出现了不太符合其品牌调性的皮质保护壳,令人生疑,这是否意味着小米继续打算冲击高端市场,进而抢夺华为手机的高端用户群体呢?不过这只是猜测,毕竟创造品牌附加值并非一朝一日。
不过,有些令人遗憾的是,本以为杨拓会成为小米高端之路的“引路人”,但看来杨大师的营销策略在如今年轻消费群体的身上貌似行不通。而亲手将小米推向高端市场的,依然是那个英语超流利的男人——雷布斯。就在小米10发布会上,他郑重对外宣传,小米手机正式冲击高端市场。
小米手机冲击高端市场是板上钉钉,至于战果,反正据小米财报数据显示,Q2小米智能手机的ASP(平均售价)为每部1116.3元,相较于2019年同期的每部998.7元提升11.8%,环比增长7.5%,而这恰恰主要得益于小米高端产品的增长。
手机业务形势大好,但底牌仍是生态链计划
如果不熟悉小米的人,很可能会认为“小米就是造手机的”,这个“错误”观点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坚信。事实上,小米从诞生至今,其业务版图遍布手机、IoT、新零售等多个领域,尤其是现在比较火的智能家居产品就主要依托于小米的生态链计划。
小米布局生态链,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2013年孵化第一家生态链企业紫米开始(小米启动生态链计划是在2014年年初)。彼时,小米内部估计只有雷布斯坚信物联网产业将会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大爆发。而当时小米手机已经积累了差不多1亿活跃用户,于是雷布斯打算再多打造一些“小米”。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虽然成立较晚,到今年只有十个年头,但是凭借布局物联网时间较早,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按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计算,小米位列第一名。
而且,加入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也顺带扛起了小米营收大旗。据小米2019年财报显示,IoT及生活消费品收入达到438亿元,占总收入的25%,并且连续三年这项数据都保持着80%以上的增速,总营收额仅次于手机业务。
近年来,除了小米,华为、OPPO、vivo其实都在积极布局除了手机业务之外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市场,可见IoT市场有多么吃香。而且,放眼国际市场,三星早已在家电、智能穿戴等领域深度布局,而苹果也在紧追慢赶。
不过,雷布斯显然懂得,一家公司的精力是有限的,多元化扩张之路很容易拖垮企业的核心业务的进度,以至于影响其核心竞争力。而在2015年,雷布斯也曾表示,“手机硬件的竞争要多维竞争,还要保持专注,这就是我们投资生态链的目的。小米要克制扩张,聚焦核心,稳步前进。”
如今来看,小米的生态链布局效果十分显著。当然,在外界看来,小米虽然会尽力支持生态链内的企业,但是对它们提出的诸多要求却宛如一道围墙一般,生活在围墙里面的企业想要出去,而外面的企业又争破头颅想进去。不过,小米对待生态链企业的态度还是很包容的,甚至允许大家打造自己的独立品牌,这样一来,大家就可以在小米的支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实,对于小米而言,生态链企业是数以百计的“小小米”或者“小小小米”,在这个大家庭里,小米是绝对的大家长,负责整个庞大体系的正常运转。究其根本,小米也没有打算困住这些企业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够在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提前卡位,为自己留一张底牌。
写在最后
近日,小米的股价在一路高升,12月23日这天,其市值成功站上了千亿美元 历史 高位。这对于小米集团以及雷布斯本人而言,都属于喜大普奔。可以说小米正处于上市以来最好的阶段。
小米十周年演讲中,雷军也复盘了小米成立的十年历程,重申“三大铁律”、提拔新合伙人、开启新十年创业者计划、升级“手机 AIoT”战略等等。而且,还再次祭出金句,“成功往往不是规划出来的,危机是你想不到的机会。”在我心中,雷布斯是敢于率先跳出舒适圈的“狠人”,小米也是一家敢拼敢做的公司。
不过在经历多次洗礼之后,雷布斯的话术变化也很大,从年初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到近似无奈的“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可见其心态变化之大,当然也或许是雷布斯真的看开了。
另外,小米在十周年之际还发布了首部官方授权传记《一往无前》,由雷布斯亲述热血澎湃的十年。可见,小米也已经懂得在“立功”之后开始“立言”,毕竟小米没有深厚的 历史 ,品牌价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通过“立言”的方式,小米才能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就像成功人士喜欢出自传一样,一家伟大的公司同样需要一部自传,用以“自抬身价”。
不出意外的话,小米手机11将会是小米今年完美的落幕,而明年,只要没有黑天鹅事件,小米的机会应该还会更多一些。
Q5:小米股价是多少?
小米股价在10左右范围内浮动,昨收盘10.420,最高价10.680,振幅3.455%;今开盘10.580,最低价10.320,市盈率22.034,每手股数200,成交额14.131亿,52周最高14.000,总股本240.548亿,港股市值2501.70亿,成交量1.345亿股。
小米股票代码为W(01810),W的含义为:小米集团采用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将股票分成AB两类股票,A类在股票市场交易,管理层持有B类股票以保障集团创始人权益。2020年4月15日晚间,小米集团公告称,公司当天回购2386万股B类股份,每股10.42-10.52港元,耗资约2.5亿港元。
小米的股票目前只在港股发行。要想在港股买股票的话,需在A股先持有价值50万人民币的A股股票半年,才能开通港股账户。
Q6:雷军这一年:搬家结束北漂,市值折损3000亿,开小红书和女生交友
文 | AI 财经 社 实习生 孙浪
编 |鹿鸣
在上市一周年之际,小米搬家了。
7月9日,小米新总部于小米赴港上市一周年之际开始启用,当晚举办开园仪式。此前,小米在海淀清河附近的办公区较为分散。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小米内部员工透露,新总部能够容纳1.6万个工位,北京地区的小米员工接下来都将陆续入驻。
小米终于像BAT等互联网大公司一样,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总部大楼。早在2015年7月23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就在微博上说到,“小米在北京创业五年,像北漂,首先是银谷大厦,接着是卷石大厦、宏源大厦,再搬到五彩城大厦,又租了五彩城周围四栋楼,几乎一年搬一次!”多次的搬迁,让他对在北京有一个稳定的办公地点有着深深的寄望。
7月9日,小米上市一周年当晚,雷军的愿望得到了实现。股民的愿望还没实现。
股票跌势止不住
7月9日对小米来说是个大日子。无论是2018年7月9日在港股上市,还是2019年7月9日北京新总部开园,都是小米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但是,上市这一年间,小米的股价却是一路狂跌。雷军在当日盘后庆功宴上说出的:“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还言犹在耳,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股价遭到腰斩。
截至7月9日收盘,小米集团收跌1.14%,报收9.50港元,市值2283.78亿港元。相较于17港元的发行价,一年时间,小米股价跌幅高达44.12%。 与2018年 7月18日小米最高市值5291.7亿港元相比,蒸发了3007.9亿港元。
这样的对比使得小米在资本市场的处境显得十分尴尬。据媒体报道,小米的上市吸引了大佬们纷纷为其站台。继李嘉诚、马云、马化腾以个人名义认购小米股票后, 财经 媒体人吴晓波也发文称买入20万美元小米股票,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更表示以个人资金从二级市场认购了1亿美元小米股票,美的集团也表示持有小米近1亿股。
但是这并没有为小米赢得资本市场的信心,其股价依然一路下行。
据搜狐 财经 报道,小米集团为提振股价,于今年初发起首轮回购。1月17日至1月22日间,小米集团先后3次回购1997.22万B类股份,耗资近2亿港元。
自6月3日起,小米集团再次启动了第二轮股票回购。当天,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公开市场购回1102.94万股B类股份,平均价为每股B类股份约9.0492港元。随后,在接下里的一个月内,小米集团先后进行了19次股票回购。
但是就目前小米的股价形势来看,今年以来的这22次股票回购行为并未对小米的股价产生良好效益。
还有一起是在6月19日,据美国 科技 媒体The Verge报道,小米在西班牙的宣传图被指剽窃3D艺术家彼得·塔卡(Peter Tarka)的三件作品,并将这三件3D作品揉合成一幅新的宣传海报图,用以在西班牙推广公司的设备。而卡塔也在他的个人社交平台上表示,他100%确信小米使用了他的作品。
对此小米依然马上做出回应称,在调查了艺术家彼得·塔卡(Peter Tarka)对小米西班牙网站误用其作品的评论后,我们已经确定,一名设计师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塔卡的设计。小米已经从网站上删除了相关内容,并决定立即解雇这名员工。
物联网促新发展
尽管股价在跌,但小米还是一家挣钱的企业。财报显示,2018年,小米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52.6%,经调整后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59.5%。
2019年初,小米宣布拆分出Redmi,从而解开性价比束缚。雷军找来了金立集团原总裁卢伟冰操刀红米。让红米专注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而小米专注中高端和新零售。
在2019年1月的小米年会上,雷军宣布启动“手机+AloT”双引擎战略,这意味着小米战略从“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撑起十亿估值”替换为“手机+AIoT”。
智能手机业务是小米收入的大头,营收占比达六成以上。2018年,小米在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保持大幅增长。据IDC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出货量为1.226亿台,市场份额为8.7%,出货量同比增长33.2%。
但是根据Canalys于2019年4月公布的数据,小米位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第四名。2019年一季度,华为在中国市场份额为34%,OPPO和VIVO分别为19.1%和17.1%,小米则为11.9%;并且小米出货量同比上年下滑13%。
由于市场的饱和,智能手机无法支撑小米的高速发展。所以物联网成为了小米新的经济增长点。
小米的优势在于,它有丰富的生态链产品,除了卖手机,也有其他硬件产品的销量。一位江苏的小米旗舰店负责人曾对AI 财经 社透露,他们店里的收入60%来自手机,40%来自于生态链产品。多位经销商认为,小米的硬件生态链产品目前还无法被其他家超越。
数据显示,"IoT与生活消费品"也就是小米物联网生态产品2018年收入438亿元,同比增86.9%。增长来自于智能电视、米家扫地机器人、小米手环等生态链产品的需求的快速增加。
在过去一年,小米频繁进行架构调整,据AI 财经 社粗略统计,仅在公司架构上,小米过去一年进行了7次调整。
朝着女性前进
小米的手机业务也发生了改变。2019年4月15日,小米接收了美图的手机业务。随后,7月2日,小米发布了面向女性用户的小米CC9系列,主打拍照和设计。意在解决小米手机使用者性别失衡这一问题。为此,雷军甚至在小红书上注册了账号,用来向女性用户宣传CC9系列。
据新浪 科技 报道,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行业报告显示,小米手机用户中,有近七成为男性,女性用户占比仅30%。这与OV的五五分形成鲜明对比,甚至一直给外界留下用户大多为男性商务用户的华为,其男女用户比例也达到了四六分。
因此,小米CC9系列手机的发布,对小米的手机的未来布局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小米最新市值和小米最新市值多少美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小米最新市值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紫外线很弱